游子吟·孟郊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这首来自唐代诗人孟郊的《游子吟》流传了千年,在2018年的今天,仍然在额敏教育系统传唱着……
在悠扬的音乐中感受我们的文化,
在经典的诗词中传承我们的文化。

宁静的夜晚,一轮明月挂在夜空,人们都悄然入睡了,然而只有一盏灯亮着,与星星一齐眨着眼睛……
这盏灯,来自一位苍老的母亲,在微弱的灯光下,为她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服。
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,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。
有谁敢说,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,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?
小时候,不懂父母之艰辛,为人父母后,看到自己的孩子吟唱着《游子吟》,此声此情此景,倍感成长之不易和父母之慈爱,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
——额敏县教科局党委书记、副局长 张晓波

清澈的眼,稚嫩的声,童真的脸。
从带着奶音的5岁稚儿,到天真烂漫的儿童,
从朝气蓬勃的少年,到中坚力量的教育工作者,
额敏教育系统的每一个人,
都在用心吟唱,用情传递。
不仅如此,额敏县教育系统以“谷建芬新学堂歌传唱”活动为载体,组织签订“共同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诺书”,各学校班主任通过微信群为家长提供音频、视频资料,孩子与家长利用音频、视频共唱新学堂歌。

在唱歌的同时推动学生和家长一起使用国家通用语言,营造人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氛围,一曲《游子吟》走近千家万户,在万名老师、学生、家长之间传唱,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。
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传唱,我们的歌。传承,我们的文化。
责任编辑:葛文明 编辑:杨燕
|